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,公司采购供应部深入贯彻集团公司“四种经营理念”,特别是“用‘赚钱’思维去‘花钱’”这一核心理念,通过一系列务实高效的举措,实现了从传统采购向价值采购的战略转型。截至今年4月底,该部门在电煤、白灰、兰炭等关键物资采购中累计创效超500万元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从“成本”到“利润”的思维转变
“过去采购部门常被视为单纯的‘花钱部门’,现在致力于成为‘赚钱部门’。”采购供应部负责人表示,“这一转变,源于对‘用‘赚钱’思维去‘花钱’’理念的深刻理解与落地实践。”
传统采购往往聚焦于短期价格竞争,追求“低价中标”,但容易陷入“低价低质”的恶性循环。采购供应部通过系统学习集团管理思想,重新定义采购工作的价值定位:将每一笔采购支出视为能够带来回报的战略投资。这一理念包含四个核心维度,一是投资回报思维,评估采购行为对企业整体效益的贡献;二是长期价值思维,超越短期价格,关注供应链的持续稳定;三是资源整合思维,通过协同效应创造额外价值;四是风险管控思维,平衡成本与风险的关系。
为落实这一理念,采购供应部建立了全新的采购价值评估体系。“现在每个采购订单都要回答三个问题:这笔支出能带来什么回报?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?是否存在更好的替代方案?”采购供应部副部长赵小虎介绍道。
六大创效举措取得显著成效
电煤错峰采购创效212万元。面对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问题,采购团队通过建立价格预测模型,分析近五年价格走势,发现每年3月至5月是价格低谷期。据此调整采购节奏,在淡季将采购量提升至月度计划的45%,旺季则压缩至15%。此举不仅规避了价格高峰,还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减少了资金占用。同时,合理调配内部矿井资源与长协煤比例,进一步提升了采购效益。
白灰供应链优化创效79万元。作为电石生产的关键原料,白灰的质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。采购供应部打破“低价采购”模式,构建包含质量、交付、服务等维度的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,淘汰了两家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商,并与内蒙古及本地五家优质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。通过签订长期框架协议,既锁定了优惠价格,又实现了质量零投诉。
兰炭动态库存管理创效24万元。今年以来,受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,兰炭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、频次较高,质量参差不齐。加之公司受资金短缺的影响,给采购工作带来巨大挑战。采购团队创新实施“小批量、多频次”策略,将单次采购量由1000吨降至800吨,采购计划也由每日一次调整为两次灵活响应。原料采购员柴江波表示:“这种灵活调整机制帮助我们在价格下行时及时减量止损,真正体现了‘用赚钱思维去花钱’的理念。”
煤泥热值提升创效166万元。采购供应部为了降低燃料成本,通过加大煤泥市场调研,增加优质供应商的准入,淘汰不合格供应商。严格执行日采购计划,加大对供应商的管控力度等一系列措施,确保煤泥入厂合格率。截止4月底,煤泥热值提升55大卡,节约成本上百万元。
物资库存精细化管理降本36万元。针对备品备件库存积压问题,采购供应部推行“零库存”管理模式,加大与榆通公司合作,通过扩大寄售目录,增加超市物资库存等措施,将公司库存压力前移至供应链上游。目前已有50%的常规物资实现“即采即用”,大幅提升准交率。同时,建立精准的库存预警机制,避免因物资短缺而影响生产的风险。
战略采购协同创效30万元。依托内部协作优势,采购供应部牵头与5家兄弟单位组成采购联盟,针对电石炉铸件、劳保用品等通用物资,实行联合采购,发挥规模效应,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。此外,通过搭建供应商共享平台,推动优质资源在集团内部流动。
从“花钱部门”到“赚钱部门”的转变,体现了集团公司管理创新的丰硕成果。电化公司采购供应部通过理念创新、实践探索和技术赋能,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价值的降本增效之路。他们的经验不仅为公司各业务单元提供了借鉴,也为行业采购管理升级贡献了“电化方案”。